廉语清风丨持心正大 处己方严

发布者:jw发布时间:2025-02-18浏览次数:10

“持心正大,处己方严”,出自宋代黄榦所作的《复李仲诗淮西帅》,其意思是要保持内心的正直和高尚,立身处世要严于律己。此言虽简,却蕴含深刻之理,持心正大者,心怀坦荡,光明磊落;处己方严者,自律克己,不逾规矩。二者相辅相成,方能成就君子之风,立身于天地之间。

持心正大,乃为人之本。心正则行正,心大则志远。《大学》有言:“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”“心正而后身修,身修而后家齐,家齐而后国治,国治而后天下平”。正心是修齐治平的基础,持心正大者,不为私欲所蔽,不为外物所扰,行事皆以公理为准,以道义为绳。如孔子所言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心正者,自然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,令人信服。明代官员薛瑄任广东道监察御史期间,负责管理监督湖广银场,此前银场多处银矿管理混乱。其以“心如水之源,源清则流清,心正则事正”“此乡多宝玉,慎莫厌清贫”自警自省,依法严惩贪污受贿者,离任时两袖清风,为民众所称赞。持心正大者,不仅能立己,更能立人,以己之正,化人之邪,以己之大,容人之小。

处己方严,乃修身之要。严于律己,方能宽以待人。处己方严者,不因小事而放纵,不因私情而偏颇。如《礼记》所言:“君子慎独”,独处之时,尤需自律,不可因无人监督而懈怠。处己方严者,常怀敬畏之心,如履薄冰,如临深渊,时刻警惕自身言行。要保持“不畏人知畏己知”“梨虽无主,我心有主”的高度警觉,不肆其情、不恣其意。北宋司马光一生恪守慎独,认为这是个人情操和气节,是最该具备的能力。他常言,“吾无过人者,但平生所为,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”,其意为做人做事光明磊落,时刻保持慎独的自觉。所以,严于律己,方能成就大器,如松柏经霜而不凋,如金石历久而弥坚。

持心正大与处己方严,二者相得益彰。心正者,若无严以律己,则易流于空谈;处己严者,若无正大之心,则易陷于狭隘。唯有二者兼备,方能内外兼修,德才兼备。这不仅是古人之训,更是今人之镜。焦裕禄“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”、谷文昌“不沾公家一寸木材”、杨善洲“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”、黄诗燕惟愿“省点时间干点事”……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自觉从小事小节做起,持心正大,不为外物所惑;处己方严,不为私欲所困。那种无私奉献、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,“名利于我如浮云”的精神境界,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,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、躬身践行。

对共产党员而言,修身律己是终身课题。持心正大,心存浩然之气,光明磊落;处己方严,行有规矩之束,严于律己。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考验,务必时时警醒自己、处处检视自己、事事约束自己,始终坚守根植于内心的坚定信仰,守心明性、克己慎独,不断涵养为大公、守大义、求大我的精神境界,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,不放纵、不越轨、不逾矩。

 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